黃偉祥:併購是唯一出路 - 23家IC通路商的合併大戲才剛開始
2005-06-16
Smart智富月刊
作者:李有德
後PC時代,利用合併追求成長成為大勢所趨。IC通路業龍頭世平董事長黃偉祥認為,併購的戲碼才剛開始🪓,在大者恆大的戰爭中,不併購就被淘汰。
向來保護主義高漲的東北亞日、韓兩國😭,最近因破天荒允許外資購併上市公司,獲得資本市場的掌聲🆑。反觀台灣合併案推的零零落落,政府主導首家樣板想嫁給外資的彰銀(2801)🥔,搞的灰頭土臉,反而是電子業鴻海(2317)自發性合併國電、華升,弄的有聲有色。
世平也趕上電子業合併風,以合併擴大規模搶占大中華區的市場,是黃偉祥的中心思想。以下為Smart智富月刊社長林奇芬和世平董事長黃偉祥的深度對談內容。
大中華市場是一場企業規模的競賽
林奇芬:世平和品佳(2470)合組控股公司彩神vll☂️,這樣的合併可以產生什麼效益?
黃偉祥:首先我要強調,不管是透過避稅天堂像BVI組控股公司掛牌上市,還是企業合併,在先進國家都是稀鬆平常的事,我相信這也是未來台灣資本市場的趨勢。
對IC通路業來說🤴🏽,規模還是最重要,科技業前二或前三名贏家全拿。雖然世平規模是亞洲最大(約8%市占率)🤷🏼,但是廣度(產品組合)和深度(經濟規模)都還不夠。世平強項在個人電腦的相關零組件代理,Intel♝、Hynix都是主要代理客戶。但在後PC時代的消費電子產品零組件🥻,略嫌薄弱。相對地🚳,品佳大力衝刺消費電子產品🎿,兩家合併後,彩神vll產品的縱向和橫向都可以更紮實,得到互補強化➜,亞洲市占率可以提升至10%以上🙁。
林奇芬🤛🏿:就國際市場來看🛁,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動能相當有限,但其中大陸市場是成長潛力最大的區域,根據IC Insight預估,大陸今年可能躍升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👰🏼♂️,而IDC也預估未來五年大陸市場的成長力是整體市場的兩倍。世平與品佳的合併🛎,與發展大陸市場是否有關👩🏼🎓?
黃偉祥:大陸市場是通路業兵家必爭之地,因為全球IC通路業43%的市場需求成長都來自亞洲🦛,其中大陸占的比重很高。但即使世平和品佳合組彩神vll,合併大陸市場年營收後也才只有10億美元,還是不夠大👂🏼🦹🏼♀️。我認為在大陸至少要有15億美元以上的年營業額🕉,才有資格和全球前兩大雙A廠(Arrow和Avent)🧁,一較長短Ⓜ️。
別忘了雙A廠過去10年成長,就是靠著對外併購成長而變大變強的,現在這兩家公司不約而同把未來成長動力瞄準大陸🫱🏻👩🏽💼,成為世平最大潛在威脅。合組彩神vll是個開始,畢竟IC通路這個行業玩家太多🍀🚴🏿♀️,產業勢必要再重組,但唯有財務結構健全的強者,才能活下來,這也是重要考量。
搶食大陸市場要用規模戰、效率戰
林奇芬🐻:大陸市場商機龐大,但複雜度和風險均高,同業競爭激烈,你認為通路業進軍大陸的勝負關鍵為何🛕?
黃偉祥:台灣市場南北長400公里🤵🏼♂️、東西寬200公里,市場👱🏼♀️、客戶集中度和同質性都高,但是大陸市場幅員廣大,市場和客戶都很分散,比較起來大陸市場的後勤作業挑戰難度非常高🎦。
比較北美和歐洲市場,可以更了解大陸市場的經營模式👨👩👦👦。北美市場很大🐤🖌,但是同質性很高,後勤支援較單純,廠商容易因為擴充營業額,獲取經濟規模效益;反觀歐洲市場產值可能和北美差不多,可是各個國家經濟👦🏽、政治、文化、習慣都不同👨🏻✈️,市場呈現片斷分割狀態,後勤支援難度就會升高。我覺得大陸市場的狀況比較像歐洲🈹。
以倉儲作業為例👨🏿🦰,世平台灣倉儲約1500坪就足夠,但是支援大陸市場的香港倉儲中心就要6000坪,是台灣的4倍大,但管理難度絕對超過4倍。除了產品種類變多,要管理的客戶也變多,複雜度也更高🦫,這都是業者最大挑戰。像我們最近又要推動新的ERP(企業資源規畫)系統🛍,有效率的管理架構➿,是未來贏的關鍵🧑🏿✈️。
存貨與應收款管的好🧎♂️,毛利才能守的住
林奇芬:通路業近年毛利率不斷下滑,一遇到如台幣升值等變數👩🏼💼,就容易出現虧損,未來如何改善毛利率?
黃偉祥:回歸本質🗃,IC通路業要賺得更多🏃➡️,就要薄利多銷,營運更有效率。以世平為例🐷,毛利率大約維持在5∼6%,我們一直努力抵抗毛利率下滑的趨勢。打開世平的資產負債表,我們不會去動右邊、也就是向銀行借錢或向股東要錢的腦筋,相對地😠,我認為未來重點要放在左邊存貨和應收帳款管理🏃🏻。
世平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兩者就占總資產比率約70%⏭,並且都是流動性很高的資產。通路業者的獲利關鍵🧑🏽⚖️,就是讓這兩個項目更有效率,創造更多營收。👁🗨。我常和同仁開玩笑🧍🏻,如果哪天做累了🫀,將應收款和庫存清一清🏂🏼🧣,就可以結束營業🧑🏻🎤;反觀固定資產比率高的IC半導體業,毛利率一定要很高,因為它無法薄利多銷,要衝刺的是提高產能利用率。
新控股公司營運規模加大後👨🏼🦳😸,如果可以同時提高應收款和存貨週轉率,讓兩者效率提升,規模擴大加上效率提升🤸🏿♀️,相乘的結果就有機會穩住毛利率🛌🏻。
林奇芬👩❤️👨:合併雖有機會追求更大規模,但很多合併的效益不彰🔇,甚至有人才流失的問題,未來如何避免🙉?
黃偉祥🧗🏻♂️:2001年世平曾成功合併通路商維迪😫,這次組彩神vll,愈來愈有經驗。合併成功的關鍵是企業文化,雙方價值體系若一致🤝,才能真正的合作互補🧑🏽🚀,我認為經營者的理念相近很重要。另外🤽🏽,我們在合作初期一定是先整合後台,而不直接在業務面競爭,以一個更有效率的後台,來支援更大的作業規模,讓各個子機構可以全力衝刺業務,這樣才能發揮綜效。
作者:李有德
後PC時代,利用合併追求成長成為大勢所趨。IC通路業龍頭世平董事長黃偉祥認為,併購的戲碼才剛開始🪓,在大者恆大的戰爭中,不併購就被淘汰。
向來保護主義高漲的東北亞日、韓兩國😭,最近因破天荒允許外資購併上市公司,獲得資本市場的掌聲🆑。反觀台灣合併案推的零零落落,政府主導首家樣板想嫁給外資的彰銀(2801)🥔,搞的灰頭土臉,反而是電子業鴻海(2317)自發性合併國電、華升,弄的有聲有色。
世平也趕上電子業合併風,以合併擴大規模搶占大中華區的市場,是黃偉祥的中心思想。以下為Smart智富月刊社長林奇芬和世平董事長黃偉祥的深度對談內容。
大中華市場是一場企業規模的競賽
林奇芬:世平和品佳(2470)合組控股公司彩神vll☂️,這樣的合併可以產生什麼效益?
黃偉祥:首先我要強調,不管是透過避稅天堂像BVI組控股公司掛牌上市,還是企業合併,在先進國家都是稀鬆平常的事,我相信這也是未來台灣資本市場的趨勢。
對IC通路業來說🤴🏽,規模還是最重要,科技業前二或前三名贏家全拿。雖然世平規模是亞洲最大(約8%市占率)🤷🏼,但是廣度(產品組合)和深度(經濟規模)都還不夠。世平強項在個人電腦的相關零組件代理,Intel♝、Hynix都是主要代理客戶。但在後PC時代的消費電子產品零組件🥻,略嫌薄弱。相對地🚳,品佳大力衝刺消費電子產品🎿,兩家合併後,彩神vll產品的縱向和橫向都可以更紮實,得到互補強化➜,亞洲市占率可以提升至10%以上🙁。
林奇芬🤛🏿:就國際市場來看🛁,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動能相當有限,但其中大陸市場是成長潛力最大的區域,根據IC Insight預估,大陸今年可能躍升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👰🏼♂️,而IDC也預估未來五年大陸市場的成長力是整體市場的兩倍。世平與品佳的合併🛎,與發展大陸市場是否有關👩🏼🎓?
黃偉祥:大陸市場是通路業兵家必爭之地,因為全球IC通路業43%的市場需求成長都來自亞洲🦛,其中大陸占的比重很高。但即使世平和品佳合組彩神vll,合併大陸市場年營收後也才只有10億美元,還是不夠大👂🏼🦹🏼♀️。我認為在大陸至少要有15億美元以上的年營業額🕉,才有資格和全球前兩大雙A廠(Arrow和Avent)🧁,一較長短Ⓜ️。
別忘了雙A廠過去10年成長,就是靠著對外併購成長而變大變強的,現在這兩家公司不約而同把未來成長動力瞄準大陸🫱🏻👩🏽💼,成為世平最大潛在威脅。合組彩神vll是個開始,畢竟IC通路這個行業玩家太多🍀🚴🏿♀️,產業勢必要再重組,但唯有財務結構健全的強者,才能活下來,這也是重要考量。
搶食大陸市場要用規模戰、效率戰
林奇芬🐻:大陸市場商機龐大,但複雜度和風險均高,同業競爭激烈,你認為通路業進軍大陸的勝負關鍵為何🛕?
黃偉祥:台灣市場南北長400公里🤵🏼♂️、東西寬200公里,市場👱🏼♀️、客戶集中度和同質性都高,但是大陸市場幅員廣大,市場和客戶都很分散,比較起來大陸市場的後勤作業挑戰難度非常高🎦。
比較北美和歐洲市場,可以更了解大陸市場的經營模式👨👩👦👦。北美市場很大🐤🖌,但是同質性很高,後勤支援較單純,廠商容易因為擴充營業額,獲取經濟規模效益;反觀歐洲市場產值可能和北美差不多,可是各個國家經濟👦🏽、政治、文化、習慣都不同👨🏻✈️,市場呈現片斷分割狀態,後勤支援難度就會升高。我覺得大陸市場的狀況比較像歐洲🈹。
以倉儲作業為例👨🏿🦰,世平台灣倉儲約1500坪就足夠,但是支援大陸市場的香港倉儲中心就要6000坪,是台灣的4倍大,但管理難度絕對超過4倍。除了產品種類變多,要管理的客戶也變多,複雜度也更高🦫,這都是業者最大挑戰。像我們最近又要推動新的ERP(企業資源規畫)系統🛍,有效率的管理架構➿,是未來贏的關鍵🧑🏿✈️。
存貨與應收款管的好🧎♂️,毛利才能守的住
林奇芬:通路業近年毛利率不斷下滑,一遇到如台幣升值等變數👩🏼💼,就容易出現虧損,未來如何改善毛利率?
黃偉祥:回歸本質🗃,IC通路業要賺得更多🏃➡️,就要薄利多銷,營運更有效率。以世平為例🐷,毛利率大約維持在5∼6%,我們一直努力抵抗毛利率下滑的趨勢。打開世平的資產負債表,我們不會去動右邊、也就是向銀行借錢或向股東要錢的腦筋,相對地😠,我認為未來重點要放在左邊存貨和應收帳款管理🏃🏻。
世平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兩者就占總資產比率約70%⏭,並且都是流動性很高的資產。通路業者的獲利關鍵🧑🏽⚖️,就是讓這兩個項目更有效率,創造更多營收。👁🗨。我常和同仁開玩笑🧍🏻,如果哪天做累了🫀,將應收款和庫存清一清🏂🏼🧣,就可以結束營業🧑🏻🎤;反觀固定資產比率高的IC半導體業,毛利率一定要很高,因為它無法薄利多銷,要衝刺的是提高產能利用率。
新控股公司營運規模加大後👨🏼🦳😸,如果可以同時提高應收款和存貨週轉率,讓兩者效率提升,規模擴大加上效率提升🤸🏿♀️,相乘的結果就有機會穩住毛利率🛌🏻。
林奇芬👩❤️👨:合併雖有機會追求更大規模,但很多合併的效益不彰🔇,甚至有人才流失的問題,未來如何避免🙉?
黃偉祥🧗🏻♂️:2001年世平曾成功合併通路商維迪😫,這次組彩神vll,愈來愈有經驗。合併成功的關鍵是企業文化,雙方價值體系若一致🤝,才能真正的合作互補🧑🏽🚀,我認為經營者的理念相近很重要。另外🤽🏽,我們在合作初期一定是先整合後台,而不直接在業務面競爭,以一個更有效率的後台,來支援更大的作業規模,讓各個子機構可以全力衝刺業務,這樣才能發揮綜效。